预制菜成为年夜饭新宠,如何站在这个万亿餐饮市场风口上?

       一顿丰盛的晚饭是重头戏,有人喜欢在家中“围炉”,享受团圆氛围,也有人喜欢到酒店用餐,既丰盛又省心。而近年由于疫情倡导“少流动少聚集”的大背景下,预制菜既方便消费者安心宅家,简单动手便可以烹饪出美味,又能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,足不出户便可以品尝到天南海北的美味佳肴。

       在“懒人经济”的催生及“宅经济”风口下,这种省时、健康、高性价,且不需要洗菜、择菜的预制菜品,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,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催生的家庭备餐需求等因素的影响,市场对于预制菜产品的需求大幅上涨。


       据天猫十大年货数据显示,2021年春节期间,预制菜的销量比去年增长了16倍。亮眼的数据背后,也宣告着预制菜行业的崛起。

        什么是预制菜?

        预制菜,是指经过洗、切、搭配等预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菜,厂商通过中央厨房提前把菜加工好,再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。简单来说就是,只需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,经过最后一关加热或者翻炒稍加处理便可食用。


       按加工流程看,一道菜的出品要经过洗菜、切菜、配菜,调味、烹饪等流程,预制菜通过工业集中生产加工的方式减少做菜的流程,按照加工的深度,预制菜可以分为四大类:即配食品、即烹食品、即热食品和即食食品。

       行业风口的背后:蓄力已久,迎来临门一脚

       近年来,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冷链技术水平的逐步完善,预制菜行业在餐饮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迎来行业风口。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达2527.0亿元,2017-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.8%。预计2022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达到4151.5亿元,同比增长32.4%。


       目前,预制菜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。数据显示,一线城市占比45%,二线城市占比20%,三线城市占比16%。从预制菜行业区域分布来看,2021年华东地区市场占比最大为32%。其次是华南、华北、西南、华中地区,占比均达10%以上。


       由此可见,一二线城市的预制菜消费者居多,主要原因是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忙于工作,无暇做饭,同时又注重格外关注饮食健康,外卖和外出就餐不能满足他们的就餐需求。

       目前预制菜行业整体上还是呈现区域化、分散化、小规模化特征。但相对而言,能在A股上市的企业,整体规模、销售增速和盈利能力都比较强,如以速冻火锅料制品为主营业务的安井食品,以速冻调理制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苏州味知香公司,整体业绩增速、盈利能力都保持较高的水平。


       行业发展任重道远 

       预制菜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,未来市场规模有望高增。行业长期发展逻辑清晰,预制菜安全、健康、便携的特点契合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单身化、宅经济的社会发展趋势,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较强,发展潜力较大。

       2021年4月,“预制菜第一股”味知香登陆资本市场。一上市,便涨停10个板,最高市值接近140亿元。

       据预测,到2025年,国内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,而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,比如参考日本60%的渗透率,预制菜行业最终将实现3万亿以上的市场规模,妥妥成为下一个“万亿餐饮市场”。同时这也说明预制菜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。

       时至2022年,更多人无法返乡过年,一大波预制菜正在送往千家万户的路上,成为千家万户桌上的年夜饭。这场预制菜的战斗显然已经在这个寒冬吹响号角,无数入局者正在发力奔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