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酸奶开始内卷,何时才能实现酸奶自由?

       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18-2023年中国酸奶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》数据显示:2020年酸奶市场规模已将近2000亿元。

       由于酸奶产品符合消费者健康趋势,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力挺酸奶的健康功效。酸奶的休闲化趋势,极大开拓了消费场景,提高了消费频率,将成为健康因素以外酸奶未来持续高增长的另一核心驱动力。

       2019和2020年发酵乳增长幅度分别为26%和23%。低温酸奶在发酵乳中的占比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下滑。到2022年时,中国城市人均冷库占有量有望和日本持平,届时低温酸奶将可能迎来反弹,夺回被常温产品占领的市场。

▲数据来源: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

       市面上的酸奶价格均价大多在5-10元间,10元以上的酸奶种类也不在少数。对于酸奶行业来说,5元的定价是一个分水岭,5元以上的酸奶产品已经基本可以算是中高端产品。

       中国酸奶市场的三足鼎立

       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,中国酸奶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83.3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79.8亿元,年复增长率达24.5%,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100亿元。就中国市场而言,酸奶行业正处在快速成长的时期,眼下仍处于消费者习惯培育阶段,这就意味着,对酸奶商家来说,谁能在这一时期抢先完成品牌打造,谁就能在之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。


▲图源:视觉中国

       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酸奶行业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,但行业集中度已经很高,头部企业优势明显,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。伊利、蒙牛、光明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,具有全面的乳制品产品线,除了酸奶和乳酸菌饮品外,还涉足牛奶、奶粉、奶酪等领域。
       头部企业市场占比份额高意味着,在市场定价方面,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享有更高的议价权。换言之,市场上酸奶价格究竟是高是低,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头部三家企业的产品价格。而三家企业本身定位偏向优质高端,在产品价格方面普遍略高于同行,这样一来,中小型酸奶企业在市场中只能跟随行业整体风向上调价格,加之原材料、人工等成本提升对利润造成挤压,市面上酸奶的价格越来越高。


▲数据来源: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

       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12月,酸奶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企业分别是伊利、蒙牛、光明,三者的申请数量分别为193件、137件、76件。三家头部企业借助于产品研发创新能力、渠道布局能力、品牌优势在未来会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,行业集中程度只会继续提升。


▲图:酸奶品牌销售额占比情况

(来源:头豹研究院)

       集中之下,酸奶市场竞争相对削弱,中小型酸奶企业本身利润不高,无力与头部企业进行价格战,酸奶的价格也随着头部企业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逐渐抬高。

       中国酸奶市场的内卷严重

       自君乐宝推出简醇零添加蔗糖酸奶,成分简单、配料干净成为衡量酸奶品质的热概念。在消费者看来,酸奶中成分添加越少意味着酸奶越健康,喝起来也就越放心。
消费者在选购酸奶时,是否能从一小盒中判断出酸奶的品质,价高量少的酸奶,是真正的物超所值,还是智商税,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。


▲图源:视觉中国

       毋庸置疑的是,高端化不是高价化,价格从来都不是酸奶企业提升品质、走差异化路线的证明。

       酸奶市场的下沉和上探 

       酸奶作为供消费者日常休闲、消遣的零食,主要消费人群依旧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群体。在一、二线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,下沉三、四线城市和小城镇似乎是酸奶销售额增长的新的发力点。


▲图源:视觉中国

      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酸奶下沉并不如其他休闲食品那般容易。酸奶作为短保食品,对产品的运输与储存都有更高的要求。相对于其他食品而言,常温酸奶仍然属于短保产品,对于三四线城市或小城镇来说,货品的流转并不像大城市一样快速灵活,存货较多容易积压导致过期,进货较少成本又高,利不敷本。


▲图源:视觉中国

       酸奶商情报告指出,发达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甚至有50%或以上的液体乳市场被酸奶占据。随着海外文化和餐饮理念的传入,中国年轻一代很可能快速追赶上全球酸奶的步伐,继续推高酸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。

       眼下,究竟是以高端化战略继续上探增值空间,还是放低身价下沉市场寻求增长新动力,是所有酸奶企业都有待思考的问题。